热点新闻
- 利德曼荣获“证券之星·资
- 利德曼荣获《中国基金报
- 科研创新│利德曼ST2科研
- 科研创新 │ 利德曼子公司
- 喜讯丨利德曼荣登2023北京
- 会议回顾丨第二届ZAODX世界
- 会议预告丨利德曼与您相
- 汇聚智慧 :善济学社第一
- 热烈祝贺:广开控股生命
-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 广州市黄埔区委书记陈杰
- 利德曼与高博医疗集团达
- 喜讯!利德曼成功入选“
- 喜讯!利德曼获评北京市
- 喜讯!利德曼医学参考实
- 利德曼荣获经开区五星公
- 利德曼签约MAI47、纷享销客
- 利德曼与润达医疗达成战
- 利德曼董事长王凯翔先生
- 喜讯!利德曼医学参考实
- 阿匹斯科技两项新型冠状
- 心系武汉|北京利德曼向湖
- 喜讯:利德曼荣获“科技
- “乘风.破浪.共创.辉煌”
- 喜讯:利德曼喜迎高新科
- 感恩有你 一路同行 丨利德
- 强强联手 共铸辉煌 | 利德
- 喜讯:利德曼荣获“2018年
- 喜讯:利德曼参考实验室
- 利德曼成功举办2018年代理
- 利德曼盛大亮相2018美国芝
- 利德曼在2017年RELA试验中再
- 利德曼在2018年卫生部参考
- 为促进医学装备领域发展
- 山水之都,美丽重庆!利
- 利德曼荣获“2017年度中国
- 2017全国检验大会圆满落幕
- 利德曼出席2017顺丰冷运华
- 利德曼参展“2017年中国医
- 利德曼亮相2017CMEF春季会
- 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
- 利德曼参展2017年CACLP
- 利德曼子公司德赛诊断荣
- 利德曼荣获经济开发区2
- 利德曼与德赛全力支持第
- 2016全国检验医学大会圆满
- 利德曼公司入选北京市“
- 2016年西北脂蛋白相关磷脂
-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
- 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
卫计委遴选国产优秀医疗设备 国产医械迎来重大机遇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日期:2014-05-30
5月26日,卫计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称将组织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的遴选工作。
这是一条并不起眼的消息,但却引起了医疗设备行业的极大震动。因为就在3天之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期间,专门视察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做出表态:“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
卫计委第一时间对主席讲话做出反应,此前并不多见。不过,上述通知的落款日期为5月27日,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半个月前,卫计委已经有政策,在国内5个省份开展试点工作,对采购国产医疗设备不再要求配置证。”
一系列政策和舆论攻势表明,GE、飞利浦、西门子(俗称“GPS”)等外资医疗设备巨头的地位正在受到冲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政策询问GE医疗,GE方面回应称:“我们一般不点评政府政策,也没有在内部就遴选政策进行过讨论。”
中外资相关企业都承认,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工作将影响到未来医院的招标采购工作。鱼跃医疗董秘陈坚还表示:“今后这种遴选的范围一定会推广到一些小型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
行业格局变动
此次卫计委的遴选工作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进行组织。装备协会的文件明确表示,2014年上半年会启动数字化X光机(DR)、彩超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三个品目的遴选。而其他品种的遴选工作将“适时开展”。
陈坚认为,更多医疗设备和器械的遴选将会很快展开,“毕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很多,需要选一些优秀的企业出来”。
以上三类产品中,X光机生产企业较多,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和华润万东位于行业前茅;理邦仪器、宏达高科等具备彩超的生产能力,而科华生物、利德曼在生化分析仪领域较为专长。
这些企业可能将成为遴选的赢家,因为按照遴选规则,技术分占60%,专家评价占20%,企业情况占20%。上市公司在技术分以及规模、销售量、财务等企业情况打分上显然会有优势。
而国内企业显然对自己也是很有信心的。鱼跃医疗的大股东鱼跃科技正在筹划对华润万东的重组,陈坚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去万东那边机会比较多。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国产设备的确和外资有差距,但这种差距绝不是GPS们说的那样大。只是医生们常年使用进口设备,形成了固定思维。”
上海联影内部人士也表示:“我们的DR应该能够被选中,这次遴选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装备协会的文件只是称遴选结果“为全国卫生计生机构装备工作提供参考”,但受访企业无一例外的认为,入围企业将在地方医院设备招标采购中获得优势。
根据2004年原卫生部、发改委和财政部颁发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医院采购大型医疗设备需要走配置申报程序,其中甲类设备要经国家卫计委批准,乙类设备要经省级卫计委批准。这一举措一方面防止各医院盲目上马高端设备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国产设备的使用。因为医院在严格审批之下一般会选择品质较有保障的进口产品。
因此,一旦遴选名单出台,必然会对招标和申报环节产生影响,最终改变整个行业格局。
国产化迅猛
进入5月份以来,一个不算太新的名词开始重新出现在医疗器械圈中,那就是“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
这一工程又称为“十百千万工程”,始于2012年,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在全国10个省份的100个县选择1000家医院试点10000台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5月12日,人民日报为四川省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专门刊文,指出四川医疗器械招标不按国产进口进行分组。这一方式实际上使更低价的国产设备和器械得到中标的机会。
5月18日,10个试点省份之一的江苏省启动了省内第二个试点城市常州,20家省内医疗器械企业成为示范企业。而再往前追溯的话,今年2月14日,卫计委与上海市政府举行合作会议,确定了2014年将在上海开展国产医疗设备应用试点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在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推广“国产化”的动作正在加快。
而“GPS”们似乎并未感到压力。5月23日,GE医疗在河北唐山签署了新3年的“基层医师培训项目”。这一项目已经开展了3年,旨在加强基层医师在放射、超声、核医学等领域的设备使用水平和诊断能力。这实际上是为GE的医疗设备在基层应用进行铺垫。
“GPS”等外资医疗设备企业近年来借着医改的东风,纷纷推出适应基层市场的中低价位产品,并配合融资租赁等金融手段,在基层扩充势力范围。GE方面曾透露,公司的目标是2015年之前基层市场占到其医疗设备总销量的50%,可见这一市场的庞大。
技术和本土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让外资巨头们依然高枕无忧。陈坚表示:“医疗设备是个实践的行业,GPS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强,是在实际应用和反馈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国内企业无法得到实践应用的机会,技术实力自然无法提高。”
卫计委的遴选政策或许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机会。不过也有意见指出,出台一份关系企业命运的名单,背后难免伴随有一些漏洞。
对此,陈坚认为:“漏洞肯定会有,但就像高考一样,我认为卫计委的遴选政策是现阶段对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最为公平的办法。”
这是一条并不起眼的消息,但却引起了医疗设备行业的极大震动。因为就在3天之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期间,专门视察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做出表态:“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
卫计委第一时间对主席讲话做出反应,此前并不多见。不过,上述通知的落款日期为5月27日,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半个月前,卫计委已经有政策,在国内5个省份开展试点工作,对采购国产医疗设备不再要求配置证。”
一系列政策和舆论攻势表明,GE、飞利浦、西门子(俗称“GPS”)等外资医疗设备巨头的地位正在受到冲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政策询问GE医疗,GE方面回应称:“我们一般不点评政府政策,也没有在内部就遴选政策进行过讨论。”
中外资相关企业都承认,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工作将影响到未来医院的招标采购工作。鱼跃医疗董秘陈坚还表示:“今后这种遴选的范围一定会推广到一些小型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
行业格局变动
此次卫计委的遴选工作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进行组织。装备协会的文件明确表示,2014年上半年会启动数字化X光机(DR)、彩超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三个品目的遴选。而其他品种的遴选工作将“适时开展”。
陈坚认为,更多医疗设备和器械的遴选将会很快展开,“毕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很多,需要选一些优秀的企业出来”。
以上三类产品中,X光机生产企业较多,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和华润万东位于行业前茅;理邦仪器、宏达高科等具备彩超的生产能力,而科华生物、利德曼在生化分析仪领域较为专长。
这些企业可能将成为遴选的赢家,因为按照遴选规则,技术分占60%,专家评价占20%,企业情况占20%。上市公司在技术分以及规模、销售量、财务等企业情况打分上显然会有优势。
而国内企业显然对自己也是很有信心的。鱼跃医疗的大股东鱼跃科技正在筹划对华润万东的重组,陈坚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去万东那边机会比较多。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国产设备的确和外资有差距,但这种差距绝不是GPS们说的那样大。只是医生们常年使用进口设备,形成了固定思维。”
上海联影内部人士也表示:“我们的DR应该能够被选中,这次遴选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装备协会的文件只是称遴选结果“为全国卫生计生机构装备工作提供参考”,但受访企业无一例外的认为,入围企业将在地方医院设备招标采购中获得优势。
根据2004年原卫生部、发改委和财政部颁发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医院采购大型医疗设备需要走配置申报程序,其中甲类设备要经国家卫计委批准,乙类设备要经省级卫计委批准。这一举措一方面防止各医院盲目上马高端设备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国产设备的使用。因为医院在严格审批之下一般会选择品质较有保障的进口产品。
因此,一旦遴选名单出台,必然会对招标和申报环节产生影响,最终改变整个行业格局。
国产化迅猛
进入5月份以来,一个不算太新的名词开始重新出现在医疗器械圈中,那就是“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
这一工程又称为“十百千万工程”,始于2012年,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在全国10个省份的100个县选择1000家医院试点10000台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5月12日,人民日报为四川省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专门刊文,指出四川医疗器械招标不按国产进口进行分组。这一方式实际上使更低价的国产设备和器械得到中标的机会。
5月18日,10个试点省份之一的江苏省启动了省内第二个试点城市常州,20家省内医疗器械企业成为示范企业。而再往前追溯的话,今年2月14日,卫计委与上海市政府举行合作会议,确定了2014年将在上海开展国产医疗设备应用试点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在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推广“国产化”的动作正在加快。
而“GPS”们似乎并未感到压力。5月23日,GE医疗在河北唐山签署了新3年的“基层医师培训项目”。这一项目已经开展了3年,旨在加强基层医师在放射、超声、核医学等领域的设备使用水平和诊断能力。这实际上是为GE的医疗设备在基层应用进行铺垫。
“GPS”等外资医疗设备企业近年来借着医改的东风,纷纷推出适应基层市场的中低价位产品,并配合融资租赁等金融手段,在基层扩充势力范围。GE方面曾透露,公司的目标是2015年之前基层市场占到其医疗设备总销量的50%,可见这一市场的庞大。
技术和本土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让外资巨头们依然高枕无忧。陈坚表示:“医疗设备是个实践的行业,GPS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强,是在实际应用和反馈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国内企业无法得到实践应用的机会,技术实力自然无法提高。”
卫计委的遴选政策或许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机会。不过也有意见指出,出台一份关系企业命运的名单,背后难免伴随有一些漏洞。
对此,陈坚认为:“漏洞肯定会有,但就像高考一样,我认为卫计委的遴选政策是现阶段对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最为公平的办法。”
分享到: